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先结婚?先买房?婚姻考验 听我说!

发表于2017-07-13

每一次房展,都吸引了众人的目光


   “婚房焦虑”:先结婚?先买房?


  有房才像有个家,可凭工资买房,要到“猴年马月”才买得起


  说到结婚,很多人就会说到房子。


  是的,先结婚,还是先买房?这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。尤其对于结婚迫在眉睫的年轻人。


  婚前购置房产的传统观念仍占主流,但在高房价面前难轻易实现,集中表现为未婚80后在面临婚房置业抉择时产生了“想要而不得”的焦虑。


  近七成人坚持“先有房,后成家”


  从观念上来看,“先有房,后成家”仍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。房子就是安身的地方。如果没有房子,就不像个家。


  但在日益高企的房价面前,市民对此观念的坚持也有所动摇。尤其作为目前购房刚需主力的80后,对这一观念的坚守开始妥协,特别是逐渐步入婚姻殿堂的80后,时间在一年一年中过去,转眼自己就老大不小了,在房子坚持不掉价的事实面前,先找个恋人比房子更现实。


  毋庸置疑,造成“婚房焦虑”的首要因素是高居不下的房价。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,房价却需要80多万元,买房的梦想可能要等到“猴年马月”。大部分购房者的预期中,总价60万元左右的婚房在接受范围之内。大多数结婚族只能选择一到两居小户型,能住进自己购买的婚房结婚的人不到一半。


   租房结婚遭一半女性冷眼


  传统观念和实际购买力的博弈之下,租房结婚成为另一种选择。在街头随意问问,调查显示,竟有相当一部分已婚族结婚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。也有部分市民表示能够接受租房结婚。可见,人们对高房价的“耐受性”逐渐被培养起来,租房结婚获得心理认可。


  然而,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租房结婚表示认可。特别是在女性中就以不能接受为主流。而从婚姻状况来看,已婚族更能接受“租房结婚”这样看似不体面的婚房模式,不过,他们大多数都表示 “迫于无奈”。


  租房结婚只是暂时转移了购置房产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,租房者需承担的财务支出仍不小。一轮轮房价的走高,也带动了房租的上涨。在租房结婚的家庭中,每月平均需要拿出夫妻收入的20%付房租。


  

  房子成考验婚姻的“标准”


  除了房价焦虑,房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横亘在夫妻之间,成了婚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:应该由男方还是女方付首付、房产证上写不写女方名字、若是离婚房产是否属于出资一方……虽是一些假设性、可能不会发生的情况,但涉及到房子,似乎是“考验”另一方的标准,有时甚至成了阻碍结婚的障碍。余江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:父母给儿子以前买的婚房,但儿媳妇认为自己也应有份,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。


  调查中,已购婚房的受访家庭中,80%的婚房房产证上写有男方的名字,仅30%的房产证上写有女方名字。但是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,家庭房产在妻子名下的比例逐渐升高。特别是现在,买房都要求夫妻双方到场,房产证上也写上了双方的名称。房产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说:以后离婚时省得争。


  整体来看,公众更能接受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。


   有人说,是丈母娘拉高了房价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购房经济压力确实主要由男方承担。无论全款还是贷款购房,男方都是出资更多的一方。超过六成的婚房购买者在购房时都受到了父母的资助,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,往往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,因此以法律的形式对此加以保护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。


   面积适中才适合自住


  结婚,是件甜蜜开心的事情,但当婚姻和房子绑在一起,不少人就开始为之忧虑。


  “结婚是一辈子的终身大事,房子是家的象征,有房子才能有家”“房子是爱情的物质保障,先买房子再结婚,今后过日子才会踏实,尤其对女方来讲。”“幸福比房子更重要,租房,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,房子该买还得买。”


   实践证明,这些总价相对较低、面积适中、适合自住的单元房确实大受年轻一族的青睐,而单身公寓、一房单位这样的纯小户,在80后的眼里,更多的只是投资产品,并不是自住的选项。


  80后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前卫,表现在理财和置业方面,尤其明显。他们会综合考虑居住性,房子不能太小,父母可能会来短住,房价不能太高,否则首付和月供的压力将非常沉重。


  先买房再结婚没有什么不对,主要看具体情况。有一个可以结婚生活的房子,特别是舒适的好房子,对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有好处的。毕竟,有了房子才算是有家,舒适、温暖的房子可以培养年轻夫妻重视家庭的责任感。


上一页|1|
/1页